当前位置:首页 >评论专栏 >《科学时评》>正文

对升级版谣言当更加警惕

 2025/4/14 13:50:23 《科学时评》 作者:羊城晚报 我有话说(0人评论) 字体大小:+

据上海@警民直通车-静安消息,编造自己多次在女子监狱门口“猎艳”信息的余某遭行拘。这起荒诞的事件,自此画上了句号。

余某此前发布信息表示,在女子监狱门口蹲守就能找到刚被释放的年轻“女囚”,然后以微小的代价就能达到目的。为了表明自己没说谎,他还煞有介事地提及要点:专挑没有家人来接的“女囚”、开车带她们去想去的地方、提供一些帮助、登记房间要选管理松懈的。为了强调“实测有效”,他还晒出了某女子监狱的释放证明书。此外,他还编造从监狱出来的女性身上基本带伤,然而,照片中带伤女子为其恋人,于今年1月刑满释放,身上的伤为出狱后骑车摔伤,并非服刑时期被打。换言之,余某写小说般的编造,可能受到了其生活经历的“启发”。这就让一件耸人听闻、不可思议的事,增添了一定的“可信度”。

警方在通报中称,余某这样做是为了博取眼球、吸引关注。显然,余某打的如意算盘是从流量效应中获益。事实上,他差一点就“成功”了。

此事传播甚广,一度引来沸沸扬扬的议论。这和该谣言的几大关键词密切相关——女子监狱、“猎艳”。余某如此编造虚假信息,不仅败坏了女子监狱的形象,侮辱了从女子监狱释放出来的女性,还扰乱了视听,污染了网络生态,对世道人心造成冲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谣言,无论是在“力度”还是在“想象力”上,都具有超越性。

“女子监狱”本身是一个特别的符号,在女子监狱门口寻找“猎艳”目标,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出奇。以往种种谣言,几无这种“超凡”的“想象”空间。不得不说,余某的造谣,到达了一个新的“高度”,开拓了谣言制造的“视野”。这个谣言,很新很鸡贼。

而且,造谣者很是狡黠,把地点设置为“女子监狱”门口,而不是“女子监狱”的内部,这就让事件发生地离开了敏感地带,大大规避了风险。这更加说明,造谣者的蓄意之深。其“喜提”行拘,也是咎由自取。

网络谣言,由来已久。从“内部消息”“爆炸消息”“小道消息”到一般的花边新闻,应有尽有,不时对公共生活造成干扰。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,常识推广和辟谣行动深入各个领域,大大降低了人们“中招”的可能性,也大大提升了造谣的难度——当“一眼假”的谣言再也没有传播价值和空间后,某些谣言制造者就会提供更“高级”的谣言,和辟谣机制以及人们的警惕心对抗。一方面,造谣者需要“上猛药”突破世人的心理防线;另一方面,造谣者需要不断设法满足部分人群的猎奇心理。

此类例子并不鲜见。例如,近日,成都通报男子地铁内虚假表白同性:视频背后是一个拍摄团队刻意炒作话题,蹭流量博关注。核心成员为视频发布者郭某和拍摄者杨某,而“主角”郭某并非真实“喜欢男生”,视频所述内容多为虚构和编造。两男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看看,这样的表白已经“雷”出天际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此类谣言确实有一定的“市场”。甚至,有些人抱着“真假无所谓”的态度,进行二次三次传播,客观上推动了升级版谣言的危害程度。

此类事件一再说明,在公安机关提升“打谣”力度、提高造谣的违法成本的同时,公众必须对此类看上去很逼真的“传闻”“秘事”保持更大的警惕,避免被虚构的信息带入沟渠甚至成为谣言传播链条上的“合谋者”。(伍里川)
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