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癌中之王”胰腺癌并非不可预防
为了唤起公众对胰腺癌的关注,每年11月的第3个周四被定为“世界胰腺癌日”。胰腺癌顶着“癌中之王”的称号,难免令人不寒而栗,也让很多患者深陷绝望。多年来,胰腺癌的生存率一直停滞不前,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。
为啥让人“闻风丧胆”
胰腺癌是一组主要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及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,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。
胰腺癌的致命性体现在——发现晚、进展快、易转移、难治疗。由于胰腺深藏于腹腔,被胃、肠等器官包围,平时不容易被察觉。胰腺癌早期没有症状,但发展迅速,等到有典型症状,往往就是中晚期。此外,胰腺癌侵袭力极强,经常向肝、肺等器官转移,绝对是个“拉帮结派”的健康破坏分子。同时,胰腺癌还对多种治疗手段“顽强抵抗”,因此,治疗起来极具挑战。很多患者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较低,正因如此,胰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大军中的“一霸”。
早期症状像“披着羊皮的狼”
胰腺癌早期的症状常像“披着羊皮的狼”,容易让人误以为只是小问题。早期不典型症状包括上腹部隐痛、食欲减退、胃胀气、体重下降等,许多人会以为自己只是简单的胃部不适,从而忽视进一步检查。中晚期时,胰腺癌可能才会亮出“真面目”,比如皮肤和眼白发黄、腹部剧痛、体重急速下降等。尤其是年过50岁、有吸烟史或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,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腹部或背部疼痛,建议尽早就医检查,防止胰腺癌“瞒天过海”。
得了胰腺癌等于“判死刑”吗
目前,手术切除是胰腺癌唯一可能根治的方式,但约80%的患者在确诊时已无法手术,只有少部分早期确诊的患者适合手术治疗。对适合手术的患者来说,胰十二指肠切除术、胰体尾切除术等可以延长生存时间。然而,胰腺癌“卷土重来”的速度非常快,术后化疗等辅助治疗必不可少。近年来,免疫疗法、细胞疗法等新兴治疗手段,通过调动自身免疫大军对抗癌细胞,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。
尽管胰腺癌的整体生存率不高,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希望。随着医学的进步,部分患者通过手术和综合治疗得以长期生存,尤其是早期确诊患者,有的甚至可以带癌生存多年。即使不能完全治愈,积极治疗和心理调整也能帮助患者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。家人、朋友的支持与理解对患者来说是抗癌路上最坚强的后盾。
胰腺癌也能预防
胰腺癌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年龄相关性,年龄越大胰腺癌发病比例越高。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,预防需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。首先,戒烟戒酒非常重要。吸烟是胰腺癌的“帮凶”,而酒精也会加重胰腺负担,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血液影响胰腺,增加癌变风险。其次,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体重非常关键。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,多吃蔬菜水果,保持健康体重。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或慢性胰腺炎的高风险人群,建议定期体检,有助于早期发现、早期干预,为胰腺健康加一道“防火墙”。
胰腺癌检查各有特点
目前,针对胰腺癌的常用检查包括超声、超声内镜(EUS)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(PET-CT)、增强CT与磁共振(MRI)等,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,其中增强CT和MRI应用最广泛。
临床上也会进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,常用的相关肿瘤标志物有CA19-9、癌胚抗原(CEA)、糖类抗原125(CA125)等,其中CA19-9是胰腺癌中应用价值最高的肿瘤标志物,可用于辅助诊断、疗效监测和复发监测。
(作者均系北京协和医院“协和胰秒懂”科普团队成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