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评论专栏 >《科学时评》>正文

面包抠出百万赃款,权力监督容不得“微”处失守

 2025/5/22 16:00:04 《科学时评》 作者:红网 王仪敬 我有话说(0人评论) 字体大小:+

王仪敬(云南财经大学)

近日,最新一期《中国纪检监察》杂志披露了四川绵阳深入开展“校园餐”专项整治的情况,其中提到,四川绵阳平武中学食堂经理敛财超百万元,小卖部里一个面包也要收2毛钱回扣。(5月21日 中国新闻网)

这起案件折射出当前校园“微权力”腐败的典型特征:单笔金额小但持续时间长、涉及面广,而学生群体的弱势地位更让这些“蚁贪”肆无忌惮。要根治此类问题,必须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。

食堂经理从每个面包克扣0.2元开始,到累计百万赃款,完美诠释了“小数怕长计”的腐败路径。类似案例在全国屡见不鲜:2025年4月7日,人民日报报道了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校原校长赵孟锁截留、套取学校食堂420多万元膳食经费案查处详情,并披露山西整治“校园餐”腐败已处分1994人。

学生为何成为“理想受害者”?分析多起校园腐败案可见,学生群体具有三重弱势:维权意识薄弱、信息不对称、反馈渠道缺失。相比之下,机关单位食堂鲜见类似问题,正是因为成年职工更有维权能力和意识。这种“欺软怕硬”的腐败选择,暴露出“蚁贪”精明的投机心理。

监管缺失助长腐败气焰,对比不同地区监管力度差异明显。实行“明厨亮灶”的地区,食堂腐败案件较少。而平武中学将食堂外包后,校方监督形同虚设,既无价格比对机制,也缺乏有效投诉渠道。这种“一包了之”的做法,实则为腐败大开方便之门。

要根治校园“蚁贪”,需建立三重防线:首先是制度防线,推行“家长陪餐制”,让家长代表定期体验伙食并提出建议;其次是技术防线,建立食材溯源系统,实现采购到餐桌全流程透明;最后是监督防线,设立校园餐饮质量投诉平台,保障学生家长监督权。

校园本应纯净,却成某些人眼中“肥肉”。从每个面包克扣两毛到百万大案,这条腐败路径警示我们:再小的权力失去监督都会滋生腐败。只有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,才能让学生饭碗既安全又实惠。守护学生餐桌安全,就是在守护社会未来。

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,仅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红网立场。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
来源:红网 王仪敬
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